7)向太后挽词:
小字行楷。纸本。是其五十一岁时所书。其结字介于行楷之间,笔法精炼,正如前人所说:“研笔如铁,而秀媚之气奕奕行间,风华类得大令(王献之)之神,是南宫得意笔。”米芾这样精致的小楷是极为少见的。
8)寒光帖:
淡黄纸本。行草书。是其四十一岁以前书写的。明董其昌在此帖的跋记中写道:“老米此尺牍似为蔡天启作,笔墨字形之妙,尽见于此”。此帖书法与一般常见的米字略有不同,其行笔时提处细若丝发,圆润遒劲,按处中锋直下,沉着不滞;结字因势生形,行间丝带连绵不断,熟而不俗,险而不怪,欹正相生,出乎自然。
9)三帖卷米芾作。
《三帖卷》计《叔晦帖》,《李太师帖》《张季明帖》 ,均纸本,行书。《三帖》合装一卷,为米芾行书中的精品。项元汴认为米芾此帖书风于王羲之相近。米芾的书法的确得力二王最多。但与二王父子书法又有不同,王羲之法度紧敛古质蕴藉内含;而王献之的笔致则是散朗妍妙,俊逸姿媚。米芾的天资个性于王献之较为相近,所以,米芾的结体,用笔中多可以见王献之的风骨。
5、宋徽宗赵佶(1082-1135)
他政治上昏庸,生活上荒唐,艺术上聪颖。北宋王朝因他而亡,但在艺术上他是个天份极高的书画家,也是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。他广泛收集民
间文物,特别是金石书画,命文臣编辑《宣和书谱》和《宣和画谱》等。他的书法,早年学薛稷,黄庭坚,参以褚遂良诸家,出以挺瘦秀润,融会贯通,变
化二薛(薛稷,薛曜),形成自己的风格,号“瘦金体”。其特点是瘦直挺拔,横画收笔带钩,竖划收笔带点,撇如匕首,捺如切刀,竖钩细长;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,已近行书。其用笔源于褚、薛,写得更瘦劲;结体笔势取黄庭坚
大字楷书,舒展劲挺。其代表作品有:草书团扇、牡丹诗册关于草书团扇:书法作品的精品,也是他书法的代表作。他的草书精意娴熟,用笔多起以侧锋,险侧跌宕而不失于露,奇趣横生而终有法度;线条极具变化之能事。由于他精于绘画,故于章法的疏密配置,构图安排,皆能不精意处见精妙。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。他的草书成就,不在瘦金书以下。牡丹诗册赵佶作。瘦金体书写的行楷。纵有行而横无列,疏密大小,相映成趣。宋徽宗把楷书写成这一面目,对瘦硬的极端作了尝试,是有益的。不过由于走到
了极端,后人若仅取形似,不求变化,则难有新的突破。
|